高一物理(高一物理知识点)

1、高一物理知识点

高一物理知识点如下:

1、参考系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物体可看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题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题量。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期义式为,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粗略的描述。

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

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加速度是矢量,期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高一物理知识点)

2、高一物理公式有哪些?

高一物理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二、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三、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四、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五、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高一物理(高一物理知识点)

3、高一物理难吗?

不难,只要用心学,多做题目就不难,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些学习方法: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没问题.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 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和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即分解知识点教学;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性质力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③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