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散文(中秋散文名篇佳作)

1、中秋散文名篇佳作

中秋散文名篇佳作如下:

蓝的天空,有几缕流移的夜云为满空星辉凭添几分落寞和寂寥。天地间明月高悬,倾泄银亮闪烁的清辉,沿着周而复始万年不变的昭昭轨迹,缓缓西移。天涯路远,山水寄情。

中秋的舞步便在异地乡亲们欢乐的聚会中翩翩摇滑。一湾醇香流溢的乡情酌满了晶亮的酒杯,如玛瑙如碧玉如水晶,清纯透亮,勾兑着浓浓的相思和淡淡的伤感,深情而酸楚,一如唐宋诗词中跳闪出来的串串音符,叮叮咚咚敲击着每一位游子的心灵,沉淀和诠释千万年不眠不朽的乡情,真情而炽烈。

当我把一串串布满思念情结的心语醮上中秋点点星星的月辉,在屏前敲击着溢满清香的文字,把它们恣意投掷于浩瀚缥缈的夜空时,我才发现,原本以为充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实是相当的脆弱和孤独。

这一夜的感情是经不起一点点推攘和摧折的!明月如斯,孤独梦归何处?今夜,我如一只四处觅食的鸟儿,在明月清风中寻找故土曾赐予我的那些天真与欢乐、激动与欣喜!于是,八月的土壤,就种满了相思的豆角。

当我推开红尘记忆的小窗,把自己抛入那缈缈往事轻烟里,才发现,自己的灵魂和思维,根本无法飞升和超越乡情这道屏障,只能让自己躲藏在月辉暗影一隅,任由泛着泪意的心叶在心底点点滴滴地收集情感露珠,让它们慢慢堆砌成佛祖身上不朽的舍粒,召唤我走向远方,去真真切切地感受故乡的温柔和爱,感受故土赐予给我的每一份温暖和慈爱。

于是,在中秋的夜里,我想起家乡那道山梁那把锄头那件蓑衣,听见了故乡那萧萧绵绵淅淅沥沥的秋雨声穿越时空,触摸和翻阅着那些点点滴滴的金往事。

明月笼罩在秋歌的萧瑟清凉中,如一株驭风而来的仙花,清香四溢,抚过游子们一张张热切期盼的脸孔,触摸和抚慰一瓣瓣思念的心叶,为远方,为生我养我的故土,绽放一朵朵布满相思而忧伤的眷恋。

中秋如歌,明月如谣,在滚滚红尘中演绎着乡情绝唱。夜意阑珊,我就这样独坐天台,一杯香茗,几缕烟雾,梳理着满池皎皎清辉,朗朗月色。

目光和思绪如斧如刀,劈开一浪一浪的银色波光,凌空跳跃,高歌曼舞,幻化成朵朵幸福安康的祥云,飘然远去,为家乡,送唱一曲催人泪下的思乡恋曲。中秋,明月,桂花。乡关,天涯,流浪人。一轮明月,万种相思,山高水长,情归故土!

关于中秋的散文(中秋散文名篇佳作)

2、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1、中秋,是喜庆热闹的日子。

一家人,老老小小,欢天喜地,望明月,品月饼;

热闹的街头树起了灯彩,舞起了火龙,清静的河边也有小孩漂起河灯;

福建有抛帕招亲,台湾有偷菜求郎,湖南、贵州、安徽还有窃瓜祈子。

2、中秋,是思念拔节的日子。

人世间的思念,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疯长着,堆积着,涌动着,蔓延到天际,或是远方的儿子,激动地用家乡话,附着话筒,深情为父亲唱生日歌,或是慈爱的母亲,戴着老花镜,走针串线,正为海外的女儿织着毛衣,或是相爱的情人,彼此用最亲近,最甜蜜的短信诉说最遥远的相思情。

3、中秋,是神话改写的日子。

_蛾姑娘与后弈俊男,你们该是攀上天地间的彩虹桥,不再有离居之苦了吧;

修行千年的兔仙,你送到月宫里的最小的女儿,该是回来同家人团聚了吧;

吴刚,你该是记住了他人真诚的教导,勤心学习,不再醉心于求仙之道了吧。

4、中秋,有浓浓的快乐、中秋,有刻骨的思念、中秋,有无尽的诗意、中秋,有满满的祝愿。

5、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要说,心有快乐,心有思念,心有希望,心便不会老,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会老!

关于中秋的散文(中秋散文名篇佳作)

3、关于中秋的散文

1.《月亮堂堂》

①月到中秋,分外的清白而圆润,挂在蓝汪汪的远天上,像豆芽缸里刚捞上来一样,又白又胖。

②记忆中,每每这时候,我奶奶站在门旁,对着浩瀚的天空里那一轮皓月,很抒情地叹道:“月亮——堂堂哦!”于是掇条长凳放在门前的场地上,她坐在一片奶白色的月光里,周身晕染一层绒绒的白光,像莲花上的观音。

③我喜欢奶奶那“月亮堂堂”,多年后再在嘴边咀嚼,只觉得有一片浩茫而 (A、清澈 B、澄澈)的月光,那样广大无边地覆下来,人世乾坤,堂堂中正。就连月色里夜游的飞蛾与蚂蚁,都能在这蛋青样的月夜里,觉出尘世的清明与平和,还有悄悄的说不出的欢欣与满足。

④月亮堂堂的夜晚,奶奶喜欢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剥豆。豆是种在田埂上的豆,或者无人耕种的河畈上,个个豆荚长得肚大腰圆,得意满满。黄昏时,奶奶从河畈或田埂上背一大捆豆秆回家,堆在场地上或者屋檐下。晚饭吃过,吹了油灯,只见月光无限慷慨地洒下来,粉粉地铺在门前的石阶上。奶奶坐在那月色里剥起豆来,安静无声的。只是过那么一会儿,扔了一棵已剥完的豆秆,再抽出另一棵,如此往返,不缓不急。没有什么会惊扰得她停下,也没有什么会催着她赶紧,剥豆的奶奶和月光一起构成一幅人间的画儿,安详而明朗——是月光,把一个乡间老妪最普通的劳动,注解成人间美丽的图画。

⑤有一年仲秋时节的夜里,是下半夜,口渴了,爬起来到厨房找水喝。圾着一双凉软的布鞋, (A、朦朦胧胧 B、隐隐约约)到得厨房,立时惊呆了——好一片月色!那一片仲秋后半夜的月光,透过厨房窗子上的玻璃纸,满满覆在锅灶上,满得要溢出来,分外的明净与纯正。厨房也仿佛被这一大块月光清洗了一样,锅铲子亮得灼眼,平日里黑黝黝的松木锅盖,这一刻显得那样洁净与沉静,横躺在锅沿上,竟像入了禅。厨房里,没有月光的地方,还是一片潮润润的 (A、阴暗 B、幽暗),幽暗的水缸底下,蛐蛐儿叫得正欢,那唧唧虫声虽在暗处,却也有月光的清明与澄澈。我提起瓢子舀了半瓢水,水里也晃动着一小块光亮,我欢喜地把水喝下,连同那一小块晃动的光亮,只觉得自己也通体透明而洁净。月亮的光明与美好,那一个后半夜里,我也有了,我身体的这个小宇宙,角角落落,都得了月光朗照,白日里的不快,人前藏不住的那慌乱与卑微,都在这月光里消融不见。

⑥我忍不住开了门,走到屋外去,四隅一片 (A、沉静 B、安静),我走在一片清凉的月色与清亮的虫声里,只觉得如步莲花上。隔壁人家的房顶,远处黛色的田野,都笼在一片纷纷扬扬的乳白色里,月如霜啊,千里万里,无边无际。抬头看中天,星辰如贝壳现在沙滩上,银河浩荡,伴同西边那皎皎一轮,十万光明就这样洒下人间处处,却又这样无声无息,无有惊扰。我心里有无边的欢喜和宁静,可是说不出来,仿佛置身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宁的美好世界里,一个幸福可以绵延到地老天荒的童话里。

⑦月亮堂堂的夜晚,生活与尘世,在一个女子的眼里和心里,是这样一点点美好安稳起来,以至可亲可信。

2.《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4、关于中秋的散文

1.《月亮堂堂》

①月到中秋,分外的清白而圆润,挂在蓝汪汪的远天上,像豆芽缸里刚捞上来一样,又白又胖。

②记忆中,每每这时候,我奶奶站在门旁,对着浩瀚的天空里那一轮皓月,很抒情地叹道:“月亮——堂堂哦!”于是掇条长凳放在门前的场地上,她坐在一片奶白色的月光里,周身晕染一层绒绒的白光,像莲花上的观音。

③我喜欢奶奶那“月亮堂堂”,多年后再在嘴边咀嚼,只觉得有一片浩茫而 (A、清澈 B、澄澈)的月光,那样广大无边地覆下来,人世乾坤,堂堂中正。就连月色里夜游的飞蛾与蚂蚁,都能在这蛋青样的月夜里,觉出尘世的清明与平和,还有悄悄的说不出的欢欣与满足。

④月亮堂堂的夜晚,奶奶喜欢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剥豆。豆是种在田埂上的豆,或者无人耕种的河畈上,个个豆荚长得肚大腰圆,得意满满。黄昏时,奶奶从河畈或田埂上背一大捆豆秆回家,堆在场地上或者屋檐下。晚饭吃过,吹了油灯,只见月光无限慷慨地洒下来,粉粉地铺在门前的石阶上。奶奶坐在那月色里剥起豆来,安静无声的。只是过那么一会儿,扔了一棵已剥完的豆秆,再抽出另一棵,如此往返,不缓不急。没有什么会惊扰得她停下,也没有什么会催着她赶紧,剥豆的奶奶和月光一起构成一幅人间的画儿,安详而明朗——是月光,把一个乡间老妪最普通的劳动,注解成人间美丽的图画。

⑤有一年仲秋时节的夜里,是下半夜,口渴了,爬起来到厨房找水喝。圾着一双凉软的布鞋, (A、朦朦胧胧 B、隐隐约约)到得厨房,立时惊呆了——好一片月色!那一片仲秋后半夜的月光,透过厨房窗子上的玻璃纸,满满覆在锅灶上,满得要溢出来,分外的明净与纯正。厨房也仿佛被这一大块月光清洗了一样,锅铲子亮得灼眼,平日里黑黝黝的松木锅盖,这一刻显得那样洁净与沉静,横躺在锅沿上,竟像入了禅。厨房里,没有月光的地方,还是一片潮润润的 (A、阴暗 B、幽暗),幽暗的水缸底下,蛐蛐儿叫得正欢,那唧唧虫声虽在暗处,却也有月光的清明与澄澈。我提起瓢子舀了半瓢水,水里也晃动着一小块光亮,我欢喜地把水喝下,连同那一小块晃动的光亮,只觉得自己也通体透明而洁净。月亮的光明与美好,那一个后半夜里,我也有了,我身体的这个小宇宙,角角落落,都得了月光朗照,白日里的不快,人前藏不住的那慌乱与卑微,都在这月光里消融不见。

⑥我忍不住开了门,走到屋外去,四隅一片 (A、沉静 B、安静),我走在一片清凉的月色与清亮的虫声里,只觉得如步莲花上。隔壁人家的房顶,远处黛色的田野,都笼在一片纷纷扬扬的乳白色里,月如霜啊,千里万里,无边无际。抬头看中天,星辰如贝壳现在沙滩上,银河浩荡,伴同西边那皎皎一轮,十万光明就这样洒下人间处处,却又这样无声无息,无有惊扰。我心里有无边的欢喜和宁静,可是说不出来,仿佛置身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宁的美好世界里,一个幸福可以绵延到地老天荒的童话里。

⑦月亮堂堂的夜晚,生活与尘世,在一个女子的眼里和心里,是这样一点点美好安稳起来,以至可亲可信。

2.《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