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和孩子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1、父母和孩子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父母们常常说自己对孩子爱是无私的。又充满了无限的包容,但是父母们知道孩子对自己的爱有多深沉吗?孩子对父母的爱带着童真,也带着没有夹杂任何东西的单纯都一股脑地送给了父母,这就是孩子对于父母的爱。

四川的一位年龄只有六岁的小男孩站在产房外不停地走动,而且一个劲地顺着门缝里往里面看,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说妈妈怎么还不出来。

原来这个小男孩叫冰冰,冰冰的妈妈在产房里生孩子,但是孩子已经生出来了,冰冰的妈妈还待在产房。而冰冰就站在产房门口一直等待着妈妈。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全世界。

同样的,有这样一位七岁的男孩小言。和其他七岁的小伙伴不同的是他过得不是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小男子汉。小言的妈妈是一名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去工作。

小言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每天早上六点的时候,他都会准时地起床为没来得及吃早餐的妈妈准备早餐,等到了早上七点的时候他又会准时地把早餐送到妈妈手里。这样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如果,孩子和父母出了车祸。孩子会想到谁呢,最近就发生了这一件事情。一对母子在通过斑马线的时候被小车撞到了。被撞倒的孩子名字叫小琪。小琪被撞到之后,没有管自己有没有受伤,赶紧去搀扶自己身旁的妈妈。但是因为自己的力气小,搀扶都没有成功。

之后他生气地走到轿车前踹着轿车头,这个时候司机打开车门下车,小琪痛斥着这个撞倒妈妈的司机。最后,小琪又想再次搀扶起自己的母亲。所幸的是,小琪的妈妈只是受到惊吓,并没有什么大的伤害。而小琪保护妈妈的暖心举动也让人感到十分幸福。

宇宇的妈妈是地铁站台的,工作中很少有时间回家。宇宇特别想念自己的妈妈,就一个人来到了妈妈说在的工作的站台。

见到妈妈之后,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轻轻地和妈妈说“妈妈我不打扰你工作了,亲亲你我就走”,这一幕感动了许多人。父母在外面为了生活而奔波着,但是家中的孩子也深深地体谅着孩子父母的不容易。

如果说小孩子的爱是童真无私,那么大孩子的爱也同样得感人至深。50多岁的儿子给80多岁的老母亲跳舞是什么样子的吗?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人。他本来去医院看望自己的母亲,结果自己的母亲突然说让他给自己跳个舞。

虽然李先生一点都不会跳舞,但是他还是没有任何拒绝的就跳了起来。舞蹈很笨拙,但是李先生很认真,在旁边观看者的妻子也大为感动。孩子对父母的爱不论年龄,这份爱深沉而又纯真。

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孩子对父母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两者的爱都相同深沉。但是爱并不是一昧的付出或者一味地索取,爱也是需要方法的。

那么在爱的这件事情中,父母和孩子到底谁更需要独立一些呢?

1.付出的多是为了孩子

很多人在这些小的时候应该都听过父母说过这样的话“我做了这么多都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这样的话可能每个人听过下了不止百遍,但是父母们说这些话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他们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而同样的他们需要得到的是孩子的感恩以及报答。

但是,这种行为只会深深地加重孩子的负担,甚至让孩子产生一种负罪感,爱本来就是一件幸福而又轻松的事情。但是,当爱变成负担的时候就不再那么舒服了。

2.活出自己的样子

每个人的父母可能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而活着。忙着奔波是为了孩子过得更好,起早贪黑是为了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前途。

虽说父母们是真的为孩子好,但是孩子们也希望父母们能为了自己好,当孩子们知道父母为了自己而放弃了种种更好的前途时,孩子们会如何做想呢?孩子们也不一样听见的消息。

3.只顾着孩子开心而忘了自己

很多人都一直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开心了他们就会开心,而如果自己的子女过得不好,他们也就不好。但实际上,这是父母们把顺序弄反了。当父母们这样想的时候,孩子们就习惯了给父母报喜不报忧。

因为孩子们知道,如果将这些焦虑以及压力说出来之后,父母们就会同样的难过,但是这不是孩子想要的结果。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快乐是源于父母的快乐。父母的爱情和快乐的陪伴。才是一个家里面最好的教育。

对孩子的爱是很正常的行为,因为只有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学会爱。同样孩子爱自己的父母也是很正常的行为。因为互相付出才能让家庭更美好。但是父母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身为父母自己应该怎么做?让自己爱的独立一点,自主一点。不要为自己的孩子而活,把对孩子的爱分出来一些为自己而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和孩子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2、2.如何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要说父母对孩子的爱的确是无私奉献。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该子一生难以以报答的。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来都是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的。香甜的母乳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

一句话这样说,是祖国母亲哺育我们成长。把祖国比作母亲,这足以说明母亲的伟大。

1.父母的爱对孩子的作用

人常说,父母恩情大于天。还有一句话,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综合起来是说,父母生养了我,祖国培育了自己,我们是在父母的栽培下,党的教育下成长的。

父母的所作所为对一个孩子的一生起着决定的因素。虽然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时爱也害了孩子。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从小就很聪明,他爸妈也充着他。他爸妈总是对他的爱胜于姐姐,并经常表扬他。使他很自大。

在他很小的时候,看见别人家的什么东西好,使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不告诉人家,偷偷的拿回来自己玩。

拿回家后他妈为了孩子的所爱,不但不批评孩子,还表扬他孩子聪明,既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又不用自己的钱,这样蛮好的。

后来他上学了,他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和班同学的关系也好。

有一次他到邻居家去玩,看见了邻居的收音机,觉得很鲜,在他妈和邻居闲聊的时候,他偷偷的把邻居的收音机装进兜里回家了。

回家后告诉了他妈,他妈为了爱护儿子,依旧夸自己的孩子真棒,他儿子心里乐滋滋的。竟把邻居家的收音机拿到学校里玩了,并自豪的的让班上的同学听他的收音机。

正在他高兴之时,邻居却找到了学校,给老师讲明了他丢收音机的过程。

当老师问他的时候,他硬是不成认,但在同学的交流中知道他是拿了邻居家的收音机,结果就在他的桌兜里,他无话可说了,只好说出了他做错了,并向邻居道欠。

事后他妈说邻居不顾他儿子的颜面到学校要收音机不对,这样坏了他儿子的声誉,什么他儿子正在成长,声誉要紧不能乱来,我们可以赔你的东西。

就这样他家人为了爱他,不顾一切的爱他。任意滋生他的不良习惯。直致后来发生了好多让人揪心的事。

他长大以后,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去拿,就去偷。最终走进牢教所,进行教育改造。

这就是爱的后果,话说回来爱是应该的,但爱孩子可以给他最好的,但不能因为爱就任意放纵,犯错误要及时纠正使孩子走向正路。

这种爱叫错爱,坑害孩子一生,这样的爱是要付出代价的。

2.父母的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在看另一个家长爱孩子的结果。

这个孩子虽然长的聪明,但他生性顽皮,把父母的话当作耳旁风。要说干坏事,他比谁都精。

他小时候和姐姐一起吃饭,与到他爱吃的饭菜,他都要多吃。如果姐姐想多吃,他都用恶作剧恶心姐姐,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学校他的习成绩不好,并且给班上的同学说他不怕老师,也不想写作业,上课不想听老师讲课。就是不怕老师。

老师真对他这种情况和他家长勾通,当他父母知道孩子这种情况后很生气。他们工作忙把孩子放在补课班,一方面让孩子认真学习,另一方面补课班同学多是他能向优秀学生学习。

那知道孩子的顽皮性格是没有改变。他父母很生气,对自己的儿子严格的教育,并对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教育孩子,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将来靠你们去建设。给孩子讲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讲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等故事。

使孩子知道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他们小时候的所做所为。虽然孩子小,他在父母的诱导教育下所有的不良现象逐步改变。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不但学习成绩进步很大,而且他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他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不再用父母操劳,经过他的努力,终于考上大学,实现了他的梦想。

在他和朋友的的交谈中说,多亏了他们的父母,使父母教育了他,鼔历他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对人民有用的人,做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

父母的作用对孩子的帮助很大。

3.爱孩子要正确对待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正确对待。

爱孩子不是只要他吃好穿好,他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不但给他好物质条件还要教育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知道那些事情能做,那些事情不能做。

教育孩子做人的原则,使孩子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爱孩子也要使孩子懂得吃苦耐劳,关心它人,尊老爱幼。

爱孩子要教育孩子知错就改,就像前面的第一个孩子在第一次反错误是父母及时教育他有错就改,他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爱孩子是对孩子有一颗爱心,这颗爱心不是只让孩子丰衣足食,而更重要的是让他怎样做一个有理想,讲礼貌,守道德,做一个

爱护国家关心人民的人。

爱孩子要正确对待,是该子的一生放出万丈光芒。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和孩子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3、父母对孩子的爱叫什么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叫父母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说是最深的爱。父母的爱高于天,父母的情大于地,父母的情深似海,爱你最长的人是伴侣,是你一生的陪伴,是你一生的寄托,是你一生的幸福,有父母的人是最大的幸福,有伴侣的人是最大的快乐。

父母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这爱能够维护生命,父母对子女的爱甚至能超越生死。世间有一种简简单单却又温润深沉的感情,它们如空气般难以察觉却无处不在,这就是父母的爱。可年少时我们,却总想“仗剑走天涯”,看遍世间繁华。

于是,我们自诩心怀理想,去追逐诗与远方,却忽略了背后关切的目光;我们在外人面前知书达理、口若悬河,却不愿花时间和爸妈唠唠家常——父母仿佛是世上最大的备胎。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4、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一书阐述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种能力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性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美]弗罗姆

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

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五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成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我们上面已经谈到过母爱。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无条件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从另——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鉴于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