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延(三国演义大将魏延是哪里人)

1、三国演义大将魏延是哪里人

魏延是哪里人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在蜀国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忠臣良将被后世所铭记,其中就包括魏延这一个著名的军事将领。在我国的历史资料当中,并没有对魏延的出生日期详细的记载,只是记载了魏延于234年,被马岱所斩杀。

魏延故居照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信阳市师河区三里店人。由于魏延长期在湖南省长沙市攸县担任军官,很多人都误以为魏延是湖南省长沙市人。但是,魏延的家乡却是河南省信阳市。

在我国的历史资料当中,对魏延这一个人的祖籍没有过多的记载,反而是较多的记载了魏延的军事战绩。原因就是因为魏延在军事方面成就很高,深受蜀国君主刘备的信任,成为了蜀国的栋梁。

魏延原本不是刘备的下属,是后来归降的。刘备与孙权联盟,火烧赤壁,大败曹操之后,刘备成功的入主荆州。与此同时,刘备还派兵进攻湖南省长沙市攸县,而魏延就是湖南省长沙市攸县的守城军官。但是魏延一直不满自己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发挥,一心想要投靠刘备。于是将长沙太守韩玄的首级献给刘备,最终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刘备的将领。

魏延的一生战功赫赫,帮助刘备攻下了许许多多的城池,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刘备也十分信任魏延,给魏延加官进爵,最后甚至让魏延成为了汉中太守,加封为镇远将军。但是魏延却因为不满诸葛亮死后的安排,不断的诽谤朝中官员,陷害杨仪,最终被马岱斩杀,而魏延死后也被葬回到河南省信阳市。

魏延斩王双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悍将,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最终被刘备封为镇远将军。而王双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深得曹真与曹睿的信任,手中拥有数万军队。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兵出征祁山,而魏延就跟随在诸葛亮的左右。在陈仓道口一战当中,诸葛亮用计埋伏王双,导致王双最终被魏延斩杀。

魏延剧照

王双是隶属于曹真的将士,而曹真是曹丕的弟弟。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之时,年纪尚幼,都是曹真帮助曹睿处理国家政事。而王双作为曹真麾下的一员猛将,所拥有的权利也非常的大,同时也深得曹睿以及朝中大臣的信任。

王双所使用的武器,一把重达六十斤的大刀以及三个流星锤。王双在多年的征战当中,使用他的大刀与自己的暗器流星锤,在战场上杀出了赫赫威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而曹睿也十分的器重王双,封王双为魏国的虎威将军。

在诸葛亮出征祁山时,就已经使用锦囊,授予魏延一个妙计。魏延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在进攻王双的军部大营的同时,还在王双的军部大营的周边埋伏了数十几兵马。随后,魏延与王双交战过程当中,假意战败。王双率兵追赶魏延,魏延埋伏下的兵马便立即冲到了魏延的军部大营当中,放火烧尽了王双的营帐及粮草。王双知道自己军部大营被烧了之后,急急忙忙的赶回自己的军部大营。而埋伏已久的魏延,出其不意的将王双斩杀了。

魏延打得过张A吗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而张颌是三国时期魏国武将,因此,后人喜欢将魏延与张颌进行比较,想要知道魏延打得过张颌吗?那么,今天我们就将这两个人物进行一个比较,看看谁比较厉害?

魏延动画照

首先在武力方面,我们都知道,张颌死后,三国当中的武将基本上没有人能够与魏延打成平手,都不是魏延的对手。由此可知,张颌与魏延这两个人在他们所处的环境当中,武力都是数一数二。

而魏延所使用的武器是一杆长戟,张颌所使用的武器则是一把大刀和落日弓。我们都知道,魏延所使用的长戟以及张颌所使用的大刀,都是近距离攻击武器,适用于近身战。但是,对于武将们所使用的武器,我们都知道一寸长一寸强,武器的长度可以为武将带来很大的优势。所以,在近身战当中,魏延的优势要比张颌大。

但是,张颌还是用弓箭的高手。张颌在战争当中使用落日弓,可以百步穿杨,数箭齐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张颌不仅是近身战的高手,中长距离战争,也是张颌的拿手好戏,而在中场距离战争当中,魏延则相形见绌。所以,综合而言,张颌的武力要比魏延高。

但是,在谋略方面,张颌则是远远不及魏延。仅仅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张颌便望尘莫及。再加上,张颌有勇无谋,被诸葛亮用计射杀。我们可以看出,在谋略方面,张颌是很差的。

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

相信只要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都知道魏延是因为起兵谋反,才被马岱所杀,而马岱就是杨仪派到魏延身边的卧底。虽然《三国演义》当中说魏延是因为起兵谋反,才被杨仪所杀,但是在正史当中,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

魏延剧照

在我国的历史资料当中,《三国志》就是记录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本书籍。在《三国志》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魏延是没有起兵谋反的。但是,在《三国演义》当中,魏延的结局却是因为起兵谋反,被杨仪用计所杀。

那么杨仪为什么要杀魏延呢?原因就是魏延一直以来都与杨仪不和,而杨仪仪与魏延都是诸葛亮身边的谋士。魏延既有军事作战能力,又有谋略之才。杨仪自知比不上,但是心中却不免嫉妒。在诸葛亮死后,诸葛亮将自己的权利都交到了蒋琬的手中,这使得魏延心中极度的不平衡。

之后,魏延便一直与蒋琬作对,不听从蒋琬德号令,这使得蜀国后主刘禅心中不悦。随后魏延有污蔑杨仪,想要将杨仪铲除。但是杨仪却提前无线魏延,说魏延想要造反。由于诸葛亮在蜀国的影响力太大,以至于在诸葛亮死后,还是有很多人相信他说魏延有反骨,会造反的言论。最终后主刘禅相信杨仪,将魏延杀了,并且还诛杀了魏延三族。

杨仪 魏延

?在公元前234年,诸葛亮在前线因病去世,原本蜀国实力就很单薄,人才稀缺。但是在他死了之后,其帐下两员部将发生了争执,那就是魏延和杨仪,这两名文武大员发生争权讧斗,再次削减蜀国实力。

杨仪影视剧形象

魏延,此人在跟随刘备之后,替他在攻取益州等地的时候,屡建战功,受到了刘备的赏识,并且任命他为镇守汉川的大将。后来,在诸葛亮多次北伐的时候,任命魏延别领一军,在多次跟魏军交战的时候,多次大败敌军,说明魏延这个人其实是很能打仗的。

在诸葛亮第七次出祁山,准备北伐的时候,仍以委派魏延为先锋,在大军10里前驻扎。魏延虽然勇猛过人,又擅长安抚士兵,但是他的性情高傲,百官们都他能够容忍,但是丞相长史杨仪就跟他作对,根本就不买他的帐,这让脾气暴躁的魏延根本就不能忍受,有时候还持刀危险杨仪,但是杨仪依旧跟他作对。杨仪这个人颇有才干,能够治理好军中大小事务,替诸葛亮筹集粮草,但是性格也很高傲,不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这两个人都有才干,但就是不能够和好相处,诸葛亮不忍心偏袒其中的一方。关于这二人的矛盾,连孙权都知道,他预料到,只要诸葛亮一死,这两个必为祸乱。诸葛亮也想到了这点,在临死之前,跟部将们商讨身后之事。在诸葛亮死了之后,诸将们都按照他的计划有次序的退军,唯独魏延不从,杨仪就将其斩杀,诛杀其三族。

魏延的悲苦人生

魏延是《三国演义》中具有反骨性格独特的常胜将军,在历史上他也是以为善战并且同时善谋略的的著名将领,虽然他是个能力出众英勇善战的大英雄,可是在最后他的结局里不仅被人冠上了谋反、反叛这样的帽子,并且最终命丧马岱刀下,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悲惨的人物,其中历史新知和《三国演义》,魏延的一生都是相当悲苦的,简直就是一部悲苦人生的史书。

《新三国》魏延剧照

首先魏延武功高强英勇善战,可是他并不是五虎大将之一。据历史史料证明,魏延的武功十分的高超,在开始他和黄忠抢军功时,根本就没有把黄忠这个蜀汉名将放在眼里,当然这并不是说魏延自负盲目自大,而是他确实是有这个能力本事的,他敢于和三国大将马超对阵,打破郭淮等人物,并且在和曹操对阵时一箭射中了曹操的人中,而庞德虽然让魏延退兵了,但是却没有伤及到他半分。可见他的武艺和能力十分的高超,可是拥有这样的本事,魏延到底还是没有进入五虎大将。

而第二点原因说起来也有点匪夷所思,诸葛亮第一次见面就给魏延埋下隐患,让他的“反骨”人尽皆知。魏延智勇双全,并且自己的计策不被接受就算了,他不被诸葛亮待见也算了,可是还要忍辱负重的跟随在诸葛亮身边,最重要的是最后诸葛亮依旧要杀他,悲苦一说实在是完完全全的展示了魏延一生的处境啊。

三国魏延(三国演义大将魏延是哪里人)

2、在三国时期,魏延在蜀国官至何职?

三国魏延的官职历任牙门将军、镇远将军、镇北将军、都亭侯、首相司马、凉州刺史、原军师、征西大将军等职,最高职位被赋予假节,封入南郑侯。

牙门将军任职者与主公关系密切,需要经常在主公身边,参赞军谋,代主公指挥亲兵。 征伐外军时,齿门将军留在中央,主公亲自征伐时,齿门将军负责指挥亲兵作战。

因此,牙门将军的任职者不仅要有优秀的勇武,还要有优秀的军事谋略,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才能担任。 蜀刘备创立此职,先后担任此职的名将赵云、魏延。 可见魏延很受刘备的重用。

建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攻打蜀汉中区,其中二路大雨归还。 此时的魏延也率领一位偏执师向西进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

也就是说,公元230年诸葛亮不仅积极防御曹魏的进攻,而且派魏延等人反击曹魏,达到了攻势防御的效果。 在这场战斗中,魏延率军前往阳溪一带。

曹魏后遇到将军费瑶、雍州花剌子模郭淮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

大获全胜的魏延也被后主刘禅提拔为原军师、征西大将军,被赋予假节,封入南郑侯。

建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攻打蜀汉中区,其中二路大雨归还。 此时的魏延也率领一位偏执师向西进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

魏延率军到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花剌子模郭淮大军,两军会战,魏延打败大破费瑶和郭淮。

大胜魏延也被提拔为原军师征西大将军,被授予假节,封入南郑侯。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司马懿让张合带领王平绕南进攻,亲自率领主力与诸葛亮正面决战。

诸葛亮反扑魏延、高翔、吴班,魏兵大败,获得甲首三千级,司马懿保营。

三国魏延(三国演义大将魏延是哪里人)

3、三国演义中魏延怎么死的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将领之一,长期率军镇守着蜀国的前线汉中。尤其在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时候,魏延的军队在北伐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写到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出师未捷,身死军中。魏延没有遵照诸葛亮撤军的遗命,并且率军堵在蜀汉大军撤往成都的道路上,这时候魏延在阵前大喊了三声谁敢杀我,马岱在魏延身后手起刀落,砍魏延于马下。原来诸葛亮死前就料定魏延会造反,又是诸葛的锦囊妙计,然后马岱按照计划??但历史上是否真的是这样的了?

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渭水之滨的五丈原扎营,跟曹魏大都督司马懿相持不下。然而天妒英才,诸葛亮于同年病逝军中,诸葛亮感觉自己不行的时候在榻前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决定病逝以后让杨仪率北伐军撤回成都,诸葛亮说如果魏延没有撤军那你们就先撤回去不要管他。注意,诸葛亮并没有说他死后魏延会造反,也更没有留下遗命让马岱杀他。

话说魏延作为蜀汉后期头号大将,勇猛无敌,他的军事才能不容否认,但他很勇猛也是个很冒险的人,就在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建议偷袭长安被诸葛亮否决。

诸葛亮是个稳重的人,谨慎的人,虽然爱惜魏延的勇猛,但绝对不会将太多的军队交给魏延。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最后的一次命令决定自己百年之后让杨仪率军撤退,并说如果魏延不撤军你们就不要管他。因为诸葛亮怕魏延掌握军权之后冒险行事,造成蜀国军力大量损失。

话说杨仪是诸葛亮北伐军的参军,对于运粮等后勤工作做的非常好,甚得诸葛亮赏识,但是杨仪却和魏延是死对头。杨仪嘲讽魏延是一介武夫,而魏延却说杨仪文弱胆小怕事,两人动不动对骂起来,甚至一次魏延急了将刀直接架在杨仪脖子上,搞得杨仪大哭,是诸葛亮出面两人才停下的。由此可见,两人的矛盾不是一般的深,诸葛亮对此不是一般的苦恼。然而诸葛亮爱惜两人之才,不能罢免两者中间的一个,他俩的关系是靠诸葛亮维持的。

在魏延接到撤军的命令,又得知大军总指挥是杨仪后,魏延一下就不干。还说丞相去了,还有我魏某人在啊,北伐是国家大事,怎么能够因为丞相一人而耽搁这么大事。杨仪这小子文弱胆小怕事,怎么可以做大军的总指挥,难道我魏某人连他都不如。当即就率军日夜兼程走到杨仪撤军队伍前面,烧坏栈道,把杨仪挡住,并且还上表刘禅说杨仪要造反,同日刘禅也收到了杨仪的奏章说魏延造反。刘禅当时紧张坏了,问董允等人。董允担保杨仪不会造反,但不敢担保魏延。

魏延率军堵住谷口,杨仪无奈,让王平当说客去魏延阵前。王平到后对着魏延的军队大喊:“丞相积劳而逝,鞠躬尽瘁为国家半生,如今丞相刚去,尸骨未寒,你们这样做真的好吗?如果丞相在天有灵看到你们这样能不伤心吗?”魏延的士兵听了王平的话都各自退去,魏延觉得大势已去就带了亲随数人逃进山里。杨仪随即下令马岱率军去追逐魏延,抓到后立刻斩首,不过几日马岱便拿着魏延的首级而还。

历史上真正的魏延忠诚蜀汉,为刘氏集团镇守边境,雄踞汉中,在蜀汉后期诸葛亮北伐时又屡建奇功。魏延的忠诚诸葛亮也深知,因为魏延太过冒险勇猛,诸葛亮料定他死后不会听任何人的指挥,定然会率领大军和司马懿拉开架势对战。所以诸葛亮没有把死后的指挥军权交给他,最后一次的命令中也说,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和指挥你们就先撤退不要管他。

魏延征战半生,从荆州到益州再到汉中,每次战斗都勇往直前,北伐时候更对魏国造成不小的威慑,可惜如此一员名将,最后没有战死沙场,反而因为和别人的不和与争执丢掉性命。

4、魏延在三国中是个怎样的人物

魏延

好象一直都没得到重用

5、历史三国的魏延简介?

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结果到了姜维守的时候,他认为这样虽然守的很好,可是不利与打击敌人,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奸,可惜这样作了后,结果是导致被“诱进来”的钟会直接把蜀给灭了。—-这一次,姜维就如赵括一样….)

建兴八年,魏延向西进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被魏延大败,于是魏延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这里就要说一下郭淮了,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现在来讲是四大元帅了,陈寿称其“方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由此又可见魏延的谋略了。

魏延既善养士卒,又勇猛过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敢招惹他,而且此时他的官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偏偏就有个杨仪出来寻事。

这杨仪才是个背叛主子的小人,他背叛荆州剌史傅群而投关羽,关羽又把他推荐给刘备,凭着小聪明和灵活的嘴上功夫,他成功获取了刘备的赏识,由此也走上了升迁道路。—-《三国志》“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

这一文一武,一个骄傲一个聪明,难免会碰出“火花”来,诸葛亮也为此而郁闷,却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至于谁对谁错,我只能说,诸葛亮生前便密指,说杨仪性格“狷狭”。

《三国志·费祎传》中写着“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涕泣横集。”这里很明显的说明了诸葛并未偏袒杨仪。

每次出兵,魏延都请求带兵万人,抄小道夺取潼关,就如韩信那样,诸葛亮却总是由于谨慎而不允许。魏延总感叹诸葛亮过于小心,而丧失了兵家之争的先手;也感叹自己的才华用之不尽。于是有人与此便言魏延反心久矣,要知道,魏延的官职有“丞相司马”,两汉有司马(负责军事),司空(负责内务),司农(负责财政)。可见魏延的建议只是作为一个司马所应该做的。

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历史上凡名将无不用兵灵活,需知,战争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而诸葛亮,却害怕失利而总是按照常理出牌,也导致总轻易为敌人所看破,然后坚城拒守,让他屡次无功。虽然我们不能说魏延一定能成功,但不能不说只有奇兵才能出奇制胜。

最后,该谈谈最为人注目的魏延叛蜀一事了。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云:“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于是很多人便用这个会议没有魏延来做文章,说是诸葛密令诛杀魏延的。可实际上呢?

要知道,诸葛生前很欣赏也很喜欢魏延,有所谓“凭魏延之骁勇”。在这一次北伐,魏延是前锋。前锋扎营必然前与主营,而且是在最前线与司马懿军队相持,前锋大将怎么能总是回主营?史书上也说了,诸葛亮死后是秘书长杨仪派秘书费祎去通知魏延的。

有人说杨仪是当时远征军最高长官,其时魏延官拜征西大将军,有假节的身份,而杨仪不过是长史,秘书罢了。

值得考究的就是“若延不从命”这一条,其实这里已经说明诸葛亮是相信魏延带兵的能力的,只是由于诸葛本身事必躬亲的态度,使得他之前总不放心别人来做大事。—–这也是他早死的原因。

所以诸葛亮本身应该也想过,他死后,杨仪等文官,在姜维的保护下回成都,而魏延则带兵继续对抗司马懿。

就这一件事情,害的那些崇拜诸葛的人们为了诸葛的名誉,便处处迫害魏延,一直把他打为现行反革命,到了罗贯中的小说中脑袋也长出反骨了,谬也!只是说明这些诸葛的追随者也不了解诸葛!

而且若魏延想反,何必在发现杨仪蒙骗他之后还带兵回成都呢?而且当时两个人都往成都报告对方谋反,这个时候,文官帮文官了,董允、蒋琬都怀疑魏延而相信杨仪,这也导致了刘禅的判断错误,而魏延则兵散而亡。当然,反对者也可以认为,是魏延方向感太差,走错路了!

倒是他的敌人,杨仪后来由于不得高官,而在牢骚中说出当初应该降魏。‘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或也可以反证魏延没有叛蜀。

用魏延来和其他几员蜀国大将比较一下。

关羽高傲,所以虽然亲善士兵,可是却因为高傲而败亡;张飞则喜欢迁怒下属,也害了自己一条性命;赵云做护卫队长习惯了,带兵是不成的;黄忠杀夏侯渊其实也是刘备的统率下的事情,人又老了,又没什么谋略,一武将耳;马超,武勇超强,可惜由于家世,名声显赫,刘备不放心使用。

所以说,刘备帐下可堪大用的只有魏延。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