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令·茶词》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该词把作者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新鲜具体,既表现出作者对茶的喜爱之情,又蕴染着他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巧妙贴切,耐人品味。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教孤令。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
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 “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分破:碾破磨碎。
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省:知觉,觉悟。
这首词是写怎么磨茶和煮茶的。一开始就说茶有多贵重。宋朝的时候,给皇帝进贡的茶,都是做成茶饼的,还用蜡密封,上面印着龙凤的图案。这样的茶,皇帝也不舍得多喝,偶尔分一点给大臣,就算是很大的恩赐了。所以说“分破”,就是指这个意思。然后就说怎么磨茶,唐宋的人喝茶,可是有讲究的,不能直接把茶饼放水里,要先把茶饼磨成细细的粉末,才能泡茶。“金渠”这几句,就是说磨茶的过程有多精细,磨出来的茶粉有多纯净。磨好了的茶粉,像是珍珠和玉石一样,用好水煮,水一沸就像是松林里的涛声。煮好了的茶,香气四溢。闻一闻,就觉得神清气爽,酒也醒了。
接下来是“味浓香永”,是个转折。本来要说茶的味道有多好,作者却突然换了个角度:“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用喝酒和见老友来比喻喝茶,说明他喝茶的时候,心情有多美好。
作者在另一首词里也提过“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他喜欢在自己的小院里,安静地喝茶,写诗。他觉得茶的味道,可以和酒的醉意,和友情的温暖,相比美。词里用“恰如”两个字,就是明说这是个比喻。但是这个比喻的妙处,不是说得出来的,只能自己体会。这几句话,其实是借用了苏轼的一首诗:“我官于南(苏轼当时是杭州的官)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是作者加了一些细节,比如“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让诗的意境更深,画面更生动。这样,作者就把两件看似没关系的事,巧妙地和喝茶联系起来,把喝茶的感受,变成了人人都能理解的情感。
黄庭坚(1045—1105),是北宋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字是鲁直,别号山谷道人,还有涪翁,是江西分宁(现在叫修水)的人。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他考中了进士。后来做过著作佐郎、秘书丞。绍圣初年,因为修《神宗实录》的时候,写了一些不合皇帝心意的话,被贬到涪州做别驾,后来又被发到黔州。徽宗当皇帝后,叫他回来做太平州的知州,但是没过九天,就被罢官了,还把他的名字划掉,让他去宜州。三年后,又被调到永州,还没到就死了。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写诗写得好,被苏轼赏识,和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和苏轼的诗风相近,人们都叫他们“苏黄”。他的诗以杜甫为榜样,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诗风很特别,有些难懂,但是也开创了江西诗派,在宋代很有影响。他不仅会写诗,还会写词。他的书法也很厉害,擅长行书和草书,是“宋四家”之一。他写过很多书,比如《豫章集》、《山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