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数学有效教学)

1、如何进行数学有效教学

导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实施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学习材料,选 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何进行数学有效教学

1、 有效备课

目前,我镇集体备课质量并不高。个人备课时,我们先要自己阅读、理解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风格,在旁边备出适合自己的教案,然后再阅读理解参考书、集体备课或与同轨的老师讨论研究,补充自己漏备或备不准的教学要点。这样,上课用起自己备的教案得心应手,效果比较好。自己对每一节课的知识要点理解深刻,对课堂的“生成”应付自如,对书上、资料上练习的讲解也就到位。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哪有不提高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备课对自己要求要越来越高,要不断的渗透新课程理念。如:要贯彻“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

2、 有效上课

(1) 有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一小老师在尚庄上的《用字母表示数》

(2) 有效变换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如:上课恰当的“击掌”鼓励,既换了评价方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教学时,在黑板上写下1、2、3、4组,然后哪一组表现好的就给那一组加一颗“★”,让4个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比如让学生用手势的“√”或“×”表示判断的结果,学生感兴趣,老师还能看到全体学生的反馈结果,让判断错误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集体钉正,这样课堂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3) 有效的使用教学媒体、教具或学具。

有的课使用课件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用了课件周长和面积一目了然。有的课使用教具、学具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教学圆柱、圆锥的体积。

3、 有效搞好“教研”

(1)写好教学反思

我镇数学教师写的教学反思,有的不象反思,象教学目标。有的太笼统、太简单,敷衍了事,起不到反思促教的作用。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①、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②、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③、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④、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2)进行听、评课。

我镇老师平时工作蛮忙的,有时相互之间正常听、评课比较困难,但我认为一些观摩课、示范课、精品课,我们要抓机会听,或到网上搜了看,认真研究课堂结构,教者语言、形态,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等。

(3)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要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按照“问题及课题”的思路,针对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研究攻关,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深化和推进教学研究,让教学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生产力”。

如何进行数学有效教学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动脑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设疑:如何测量大树、旗杆、铁塔的高度?讲应用题时,可设疑: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问题。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又如:在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课中,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商品销售“折扣”为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 适度,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地用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甚至养成习惯后,会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敢回答回题,望而却步。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适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设问的对象既是面向全体,又能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思辨的机会。

三、课堂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①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②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③指学生为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及时反馈,教师要实施有效的练习、作业。

学生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是预习和复习的延续。它所涵盖的范围很广,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章节测验和期末考试等等。同时,它还担负着对教学过程反馈的重要使命。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成绩相差甚远;甚至同样的得分,隐藏在背后的缺陷也大相径庭。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作业有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学生作业的有效性问题困扰着教学工作。如果能找到学生作业与学习行为的内在联系,也就找到了解决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

五、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问题: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六、通过多帮助,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的新知识。课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补习就成了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端的指责学生不努力是不合适的。只有及时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来了解他们,同时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和困惑来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做到持之以恒,并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导,这些都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数学有效教学)

2、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急啊———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数学有效教学)

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

在教授这节课以前我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要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已经很勉强了,更何况要求他们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那么怎么使抽象变形象,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就是我这节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了!

要把这节课上得形象,上得有声有色,上完以后使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公式推导过程深深印入学生们的脑海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使用形象的学具并配以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应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我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站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上,让他们想学、要学、主动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

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

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

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3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节课,我向学生提供了五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问题、早餐搭配问题、解密码锁问题、路线选择问题、拍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提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红想打扮得漂亮些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整天的活动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帮小红搭配衣服、吃早餐、开密码门、选择路线、及拍照等五个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将认识服饰搭配、配餐、路线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处理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为之不断探索。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4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SOS、P、M、CCTV……)电脑演示

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3、由儿歌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

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

(一)猜年龄

1、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2、提示:老师比xx大24岁。

3、让学生推算在不同年龄阶段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例如:1+24=25(岁)2+24=26(岁)3+24=27(岁)……11+24=35(岁)

(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

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游戏带入课堂

巩固练习中,出示了学生非常熟悉稚气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点不突出。在每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课堂的重点也更突出。如:猜年龄之后应重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对后面的练习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2、难点要分散。本节课看似简单,在实际上过之后发现,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这一内容在本节课出现,学生掌握不牢,虽然动口、动笔写过一遍,但在课后的验收中只有十位同学过关,而且课上时间不很充裕,草草收场。

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本班讲这一课时,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练习课中,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充裕,针对本班的中下生不时地提问、追问、反问,并及时地总结,学生对本课的难点掌握较好,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书上的、聪明数学的题也都做完了,教学效率较高。在下一课(练习课)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课后验收正确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这两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每节课都能不断的反思,在总结中提高,那么我们今后的每堂课将变得更加有效。

;

4、小学数学 说课稿

哪位前辈高人给我一个您曾经用过的说课稿····不胜感激~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