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13号)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不属于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可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022年,《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分类落实村医的养老保障、医保等社会保障待遇,旨在解决各类村医的养老难题。
2. 地方实践与补助标准:
弥勒市的案例显示,2018年以来,为986名离岗村医发放了745.345万元的生活补助,平均每人约7500元,按照实际服务年限给予600元/年的补助。
重庆市彭水县为离岗乡村医生提供一次性补助21000元及医疗补助11550元。
青海省通过补助方式,让95.1%的村医参加了不同水平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部分条件好的地区安排了职工养老保险。
北京市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平均每人每月养老金超过770元。
3. 身份界定与补助领取:
对于身份证明,政策人性化处理,即使“三证”(赤脚医生证、乡村医生证、卫生员证)丢失,只要能通过其他证明材料(如工作档案、同事或病人的证明)证实其服务经历,也能领取补助。
4. 补助标准的多样性:
补助标准因地区而异,例如有的地方提出对60周岁以上离岗乡村医生的补助标准在200至300元之间,并要求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盐城市调整后的补助标准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上工龄乘以10元,体现了工龄与补助的正相关性。
5.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无证乡医,多地出台政策,只要能证明其服务经历,即便没有正式证件,也能享受到相应的养老补助。
6. 养老保险与退出机制:
多个省份采取措施,将乡村医生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提供年资补助、定额补助等,同时建立村医退出机制,为新进人员创造条件。
乡村医生的退休待遇正逐步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养老保障,但具体实施细节和补助标准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和地方实际情况的考量。